昨天,中國籃協製定並發布了《中國籃球協會入籍籃球運動員管理辦法(試行)》,本管理辦法旨在落實國家對籃球運動發展的戰略目標,通過規範高水平入籍籃球運動員的引進和日常管理,提升我國籃球競技水平,推動我國籃球運動高質量發展。
但據多名媒體人報道,幾乎所有民營俱樂部均對大範圍的歸化政策,持觀望遲疑猶豫態度,實際就是持消極態度。可能隻有國企俱樂部會給予積極響應。為什麽民營俱樂部對歸化政策這麽消極?媒體人付政浩透露,他向幾家CBA俱樂部老總請教了他(她)們對歸化球員政策的認知和態度。普遍的看法是這個試行辦法比較空洞,籃協將歸化球員的引進、管理、政策探索、具體手續、人力成本等所有壓力一股腦拋給俱樂部,但沒有提供具體的政策優惠和入籍政策的具體支撐。
據付政浩透露,俱樂部老總們呼籲,CBA既然已經管辦分離,將十年運營權授予CBA公司,那麽在CBA運營的製度層麵,理應按照公司法由20家俱樂部來投票表決,也就是說歸化球員的管理辦法要由20家俱樂部來投票表決,而不是自己發一紙文件就坐享其成。同時,付政浩也指出了大規模歸化球員的四大弊端。
一是籃球和足球歸化球員大不相同,足球可以從南美這些國家歸化,成本相較而言並不算高,但籃球的天才球員基本都集中在美國,讓美國籃球明星放棄美國國籍,這難度和代價可想而知。也就說籃球俱樂部歸化美籍球員代價非常高。
二是大規模歸化球員,本土球員上場的機會極少。首發兩個外援,一個歸化,再加上一些球隊引入中國台灣球員或者香港混血球員,那中國大陸球員就剩下一個主力名額了。有可能一著不慎淪為激進的休克療法。
三是俱樂部將經費大頭都砸給歸化球員和外援,自然無力也無心繼續大搞青訓,中國籃球青訓的根基和積極性很可能會被摧毀。
四是國家隊打比賽隻能用一名歸化球員,大規模歸化球員浪費資源。
在付政浩看來,籃協完全可以重點圈定幾個歸化對象,自己負擔一半歸化成本,另一半成本則讓國企享受為國養士的榮耀。有球迷評論“實際最多歸化4到5個就夠了,多了也沒什麽用,也沒必要”,付政浩點讚了這一評論,實際就是認同這個觀點。
中國籃協看來有一點急於求成了,想一夜之間通過大規模歸化球員改變中國籃球的現狀,這不切實際。付政浩說中國足協當年坐擁恒大等金元俱樂部尚且明確提出在歸化一事上“謹慎推進,嚴格限製”,不允許大規模引入歸化球員,所以中國籃球大規模引入歸化球員一事籃協更不可操切從事,務請慎之慎之。諸位,你對中國籃協歸化球員的政策有何看法?
破案了!為何民營俱樂部對籃協歸化政策持消極態度?名記說出實情
好久不見!媒體人曬照:易建聯和王仕鵬一起出席活動
5月9日CBA總決賽G2賽程:廣廈再考北京卷,捍衛主場不容有失
CBA總決賽G2,北京北汽隊手握三大優勢,許利民衝擊兩連勝
提前決戰!媒體人:CBA總決賽曆史上一旦總比分2-0領先沒球隊能翻盤
次戰即決戰!CBA總決賽曆史上0-2落後無一隊最終翻盤
休媒討論10大潛在引援目標:哈登入榜布克契合時間線 KD年齡太大
庫裏受傷後首次發聲:傷病猝不及防讓我情緒崩潰 我不會倉促複出
今年季後賽已5次20+逆轉 NBA曆史近15年來最多
康利談打勇士:在場上會更多扮演教練角色 他們攻防兩端球商很高
亞曆山大-沃克談投籃手感:保持信心 繼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庫裏缺陣!亞曆山大-沃克:要時刻保持專注 麵臨的任務依舊艱巨